来源:**军网-解放军报
空军**座航空修理工厂——
“小白楼”承载的“航修记忆”
■周乐钱威
“小白楼”旧照。作者供图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画纸。一座岁月斑驳的“小白楼”承载着空军某航修厂老一辈航修人的共同记忆。
时光轮回,徜徉在“小白楼”四周,一段段历史画面浮现在笔者面前——1955年4月26日,空军成立了**座航空修理工厂。几乎在同一时期,地处航修厂东南角的“小白楼”,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那一天,伴着嘹亮的《莫斯科-北京》乐曲,中苏双方完成交接,“小白楼”被改造成新的修理厂房,从此肩负起为空军修理战机的神圣使命。
走进“小白楼”,触摸着褶皱掉皮的墙壁,一条条历经风雨侵蚀的印痕,无声地诉说着老一辈航修人执着坚守的青春往事——
建厂初期,在“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动员下,装备修理主要采用“以换件为主、修理为辅”的修理模式。然而,随着装备修理任务加重,航材供应短缺等问题很快暴露出来。显然,“以换件为主”的修理方式很难满足空军装备维修保障需要。
一场修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小白楼”里弥漫着紧张气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意识到,他们需要勇敢地迈开步子,踏上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
从0到1的变革绝非易事。由“换件为主”过渡到“修理为主”,关键是要有战机的修理技术条件和工艺规程。当时,大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航修之路,路在何方?
“照搬国外不是长**之策,必须把核心修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曾在“小白楼”工作过的科研人员张方维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
无数个深**,“小白楼”里灯光明亮,张方维和同事们一起,对着字典逐字逐句地翻译整机俄文资料,对原有工艺路线改进整合,优化工艺分工,明确技术**,终于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修理指南。
泛黄变脆的书页,是打开那段奋斗岁月的**。依托这套修理指南,工人们形成了一条由分解、故检、修理到装配、调试的完整战机修理线。
真正的“大考”接踵而至。1962年,工厂接到一批某型发动机维修任务,将来这款发动机会加装在某型战机上。
老一辈航修人深知这张“考卷”的重要意义。按照工厂修理指南,工人们分工明确,按照工艺流程有序开展分解、检验和修复故障等方面工作。
然而,在检测发动机叶片时,一道浅浅的裂纹引起一位工人师傅注意。
这道裂纹虽小,但对于飞行安全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在持续高转速的飞行条件下,发动机叶片极易发生“疲劳”,只要一个叶片断裂,整台发动机的所有叶片都要报废。因此,叶片断裂被苏联专家称为“无法治愈的金属癌症”。
裂纹技术问题攻关,成为横亘在维修人员面前的“大山”。深**,科研人员们仍在研究图纸,“小白楼”里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
“维修周期这么紧张,航材又紧缺,这可怎么办?”
“是啊!可是苏联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自己修理风险太大了。”
听完大家的不同观点,主持试修工作的工程师郭益基态度坚定地说:“我们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修理之路,就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转!”
一时间,大家陷入沉默。“苏联专家驻厂时曾留下一批完好叶片,如果能与该型战机叶片的参数逐一比对,或许会给解决难题带来崭新思路。”话音未落,郭益基转身走向库房。
经过上千次对比检测,郭益基惊喜地发现:两种叶片之间只差一个**化层。
但除掉它,谈何容易?
科研人员们查阅各种维修资料,试图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从一本外文书籍中获得创新灵感,合力研制出去层电抛光技术。之后,除去**化层的叶片装机试车成功。此时,“小白楼”里轰鸣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短短数年间,航修厂形成了战机和发动机双重批量修理能力,修理任务逐年提升,并培**出一大批维修技术**干。
“一只雁也许飞得快,一**雁才能飞得远。”1966年,为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上千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从“小白楼”出发,带着180多台设备和560余吨物资南下,走上了援建的道路。
“条件艰苦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缺人少物,建设新厂用的水泥还是从大连海运过去的。但能为**‘三线建设’作贡献,每个人内心都是热情高**。”参与援建的工人刘义贵回忆起当时情景,心情仍激动不已。
数年后,他们参与援建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多个厂区,用一颗为国奉献的赤诚初心,奠定了我**修事业的坚实基础,也开启了我**修领域新的航向。
如今,60多年过去了,昔日“小白楼”已不再承担修理任务。作为一座**神地标,“小白楼”指引着年轻**航修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本文转自: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王巍):3月份,新一轮疫情来袭营口鲅鱼圈。“疫情就是战情”。近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营口市新能源物流协会会长、吉星物流总经理解从阁立刻组建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吉星物流退役军人服务站与新能源物流协会协会的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快速组建了一支 39人的队伍。
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快速组建 供图 营口市鲅鱼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充分利用微**、**、抖音、小喇叭等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核酸检测宣传,引导身边亲朋好友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冲锋到各社区一线,协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因天气寒冷,突击队队员孙潇菡手被冻肿了,她贴上暖手贴仍然坚持志愿服务工作,并笑着说:“小意思,轻伤不下火线。”
突击队队员协助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供图 营口市鲅鱼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当看到驾驶员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交叉传染的隐**风险及诸多不便时,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便建议成立驾驶员核酸检测站。3月18日19时许,防疫突击队接到政府通知,在鲅鱼圈区新建2个驾驶员核酸检测站。
防疫突击队长解从阁**时间召开“吉星物流”管理干部会议,研究由“吉星物流”自费承担建立其中一个核酸检测站的任务,并带领员工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于3月19日9时顺利完成“鲅鱼圈区核酸检测吉星站”的开设工作。
在“核酸检测吉星站”开设前,工作人员对办公区域按照由上至下、由里至外、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消**;同时对周边环境卫生进行了清扫,对停车场地和垃圾箱、垃圾桶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
目前,“鲅鱼圈区核酸检测吉星站”已经开始正常检测工作。检测现场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消**,确保参加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核酸检测吉星站”开设前,工作人员进行消** 供图 营口市鲅鱼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防疫突击队员们忙里**闲用餐 供图 营口市鲅鱼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国有难召必回、民有难挺身出”。面对疫情,鲅鱼圈区退役军人防疫突击队的队员积极请命,始终冲锋在抗疫的**线,在防控工作中挑重担、当模范,践行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使命和担当。
在退役军人的带动影响下,全区必将形成勠力同心抗击疫情的社会合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的战争。春天已到,我们必扫阴霾,共迎百花盛开。